2024年2月25日 星期日

【古代命相案例】〈鄭虔〉 《前定錄》作者:唐朝 鍾輅 崇文館校書郎

〈鄭虔〉 《前定錄》作者:唐朝 鍾輅 崇文館校書郎

當年在唐朝開元二十五年,鄭虔擔任廣文博士的時候,有一位名叫鄭相如的人,年過五十,自隴右而來,精通經學,因以晚輩的儀禮向鄭虔拜見,所以,鄭虔就尊照相互輩分儀禮的規範來對待鄭相如。

後來,鄭相如再次前來,鄭虔仍然以相互輩分的儀軌,來接待鄭相如。

鄭相如這次便對鄭虔說:「叔父,您是否知道某人的才能?孔子曾言:『能夠繼承周公的人,即使經過百世,也能夠辨識出來。』或許我也在這個範疇之內。雖然我不敢自比於顏子,但若論偃子夏門下的弟子,我的才能就可以算是不遑多讓。」

鄭虔對鄭相如所說大為驚異,於是詳細測試詢問鄭相如的相關見解,經過測試結果,鄭虔覺得,果然與就鄭相如所言一致。鄭虔於是連日與鄭相如交談。

鄭虔告訴鄭相如:「既然如此,你為何不早日謀求進取,而等到晚年才行動呢?」

鄭相如回答:「因為還等到明年之後,我才能夠成名,所以,我不能夠在更早之前,就提早前來拜見您。」

鄭虔又問:「你未來會擔任何官職?」

鄭相如答道:「七年後,我將被選授為衢州信安縣尉,能夠任職的時間一滿,就會去世。」

鄭虔又問:「那麼你的後事可否告知?」

鄭相如說:「五年後,國家將改元號。再過十五年,幽薊地區將有大盜起事。在那個時候,您將受到污陷牽連,但只要您忠心報國,或許還能免去流放之災。如果沒有遵守這個提醒,那麼,就不是我所能夠預料了。」

果然,隔年春天,鄭相如就考中明經科。

七年後,鄭相如他被調任為衢州信安縣尉。即將上任之際,鄭相如淚流滿面的向鄭虔告別。

又三年後,有位各處官吏的考核使者,來到鄭虔這理,

鄭虔向該人詢問,鄭相如是否還在世?

得到的回答是:「鄭相如到任幾個月後,就在佛寺中暴斃去世。」

至於開元二十九年,果然有更改年號之事,就是天寶年號的開始。

再過十五年,安祿山之亂爆發。

東都洛陽派遣偽官張通儒前往長安,驅趕朝官前往東都洛陽。

鄭虔受到強逼到達洛陽後,即將被偽官任命為水部郎中,鄭虔便回想起鄭相如曾經提醒過的話,假裝中風,自降身分級別到,只接受擔任最低階的市令,同時暗中上表請求見唐肅宗。

之後唐肅宗登基為帝,年號靈武,當年東都洛陽的叛亂平定之後,下令三司處罰曾經接受偽官職務之人。

鄭虔因為能夠有上述事實行為來證明自己心不附賊,雖沒有達到官復原職,但也只被貶職為台州司戶,最終去世。
----------------


開元二十五年,鄭虔為廣文博士。有鄭相如者,年五十餘,自隴右來,應明經,以從子謁虔,虔待之無異禮。他日復謁,亦如之。相如因謂虔曰:「叔父頗知某之能否。夫子云:『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某亦庶幾於此。若在孔門,未敢鄰於顏子。如言偃子夏之徒,固無所讓。」虔大異之,因詰所驗,其應如響。虔乃杜門累日與之言。因謂之曰:「若然,君何不早為進取,而遲暮如是。」相如曰:「某來歲方合成名,所以不預來者,時未至耳!」虔曰:「君當為何官?」曰:「後七年選授衢州信安縣尉,秩滿當卒。」虔曰:「吾之後事可得聞乎?」曰:「自此五年,國家當改年號。又十五年,大盜起幽薊。叔父此時當被玷汙,如能赤誠向國,即可以免遷謫。不爾,非所料矣。」明年春,果明經及第。後七年,調授衢州信安縣尉。將之官,告以永訣,涕泣為別。後三年,有考使來,前問相如存否。曰:「替後數月,暴終於佛寺。」至二十九年,改天寶。十五年,安祿山亂。東都遣偽署西京留守張通儒至長安。驅朝官就東洛。虔至東都,偽署水部郎中,乃思相如之言,佯中風疾,攝市令以自汙,而亦潛拜章疏上肅宗。肅宗即位靈武,其年東京平,令三司以按受逆命者罪。虔以心不附賊,貶台州司戶而卒。

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凡易之情&易與天地準

凡【易】之【情】,

【近】而【不相得】,則【凶】,

【或】【害之】,【悔】且【吝】。

【將叛者】其辭【慚】,

【中心】【疑】者其辭【枝】,

【吉人】之【辭寡】,

【躁人】之【辭多】,

【誣善之人】其辭【游】,

【失其守者】其辭【屈】。......繫辭下傳第九章

----------------------

【易】與【天】【地】 【準】,

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

【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

【旁行】而【不流】,

【樂天】【知】【命】,故【不憂】。

【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

【曲成萬物】而【不遺】,

【通乎】【晝夜之道】而【知】,

【故】【神】【无方】

而【易】【无體】。....................繫辭上傳第四章

2013年7月28日 星期日

全世界若以算數平均值每天可以誕生約36萬7千的寶寶!

全世界若以算數平均值每天可以誕生約36萬7千的寶寶!

這些人若以中國式命理術數而論,
(先不納入人相相法來討論→因為面相、骨相、聲相、情態相、心相等等..就算是同時辰出生的同卵雙胞胎,也會各有差異)

除以12時辰(先不管早晚子時)=每時辰有約有3萬名寶寶同時間生!
若再分男女順逆行每時辰有約有1萬5千名寶寶
就算以占星術號稱4分鐘1刻度更精細..每4分鐘也有約1千名寶寶誕生同命盤

上述雖是同命盤,但投胎家庭、生活環境、實際遭遇一定不同...

那命理對這些投胎全世界各處同命盤的人會有類似嗎???

走江湖沒營養的...是信口雌黃鐵口亂斷
根據我個人少量經驗..透過華僑親戚越洋來電並翻譯,
電話推算投胎在國外..長期生活在西方的外國人
(不同時間算兩個外國人..可惜機會難得...沒啥機會多抓外國人來算).

中國式的命理...還是會類似在投胎西方人以及生活在西方環境..
而且用中國式命理...多點核對這兩人以往已經發生過的生命經歷
對這些已過事發超強的類似率...差點沒把那兩個外國人嚇死...

那命理能類似到非中華文化圈的個案至少有兩件...
就不能一竿子全打翻..而去認定全世界各處同命盤的人命理不能類似

但是命理的類似在哪???不類似又在哪???

「天理」級之「道」→《太上感應篇》破題:「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人處於天、地、人、鬼、神之間,大善、大惡、修行之人、共業、抓交替、天時、地利、人和、祖德、餘殃等等...一大堆變數...說來話長..

命友陳俊誠老師提到「象一事多」
我個人認為

「象一」→包含在「大道」之下的「命理」之「道」..(得其一道)

「事多」→「人」存活於「天、地、人、鬼、神」之間的「現世因果善惡報應」

反正我個人歷來體悟
學習命理..就是學習【知、命】...學習【知、道】...

2013年2月9日 星期六

《黃帝陰符經心法卷下》收錄於《道藏‧洞真部‧玉訣類‧餘三字號》蜀潼川六虛散人胥元一註


《黃帝陰符經心法卷下》收錄於《道藏‧洞真部‧玉訣類‧餘三字號》
蜀潼川六虛散人胥元一註

〈勝欲復命章〉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

瞽者、目不見色,其心專於耳,故聽聰;聾者耳不聞聲,其心專於目,故視明。

利者、耳目之用,人之所欲者,亦利也。師、兵也。十倍者、萬倍之一十也。

夫聾瞽亡耳目之利,而得善聽善視之能者,心專志一也。

譬學道者若彼聾瞽,專心至志,固塞聰明之利,斷絕私欲之源,使耳目虛閑,心室空靜,日漸天理勝而人欲亡,功比用師克勝獲其十倍者,乃養神之初階,入道之漸門也。學者不可止是為足,更須勉力進步,圖造其極矣。

【三反晝夜,用師萬倍

三即三要也。反復也。晝夜,謂連續無間也。

夫聽則逐聲,視則徇色,言則誇辯,此世俗之所尚,終年不知反者,悲夫!

經曰:三反晝夜者,謂反耳之聽於無聲,反目之視於無色,反口之辯於無言。

三者既反,一性獨存,兢謹自持,晝夜無間,人欲不得入,邪氣莫能干。涵養日深,天理純熟,還元返本,復命歸根。以比用師克勝,功極萬倍。誠養神之至妙,造道之至極也。

參同契曰:耳、目、口三寶固塞勿發,通真人濳深淵,浮游守規中,此之謂也。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

目者一身之戶牖,三要之最先。其官司視,心靈寓之則能見,見則愛,愛則欲得,私欲一萌,流而不反,故心喪於物也。古之至人,目豈不視物耶?蓋其視物也,直過而已矣!

何心死於物之有哉?老子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非不視也,但不見有可欲者耳。

張真人曰:見物便見心,無物心不見,此語極妙,何哉?

夫見物便見心,見心則不見物也。人能於見物處見得自心。端的盡天地間皆是自心顯見處,更無覆藏也,何者為物耶?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萬物芸芸,皆稟于天,而天未常有所與。天之無恩也,不責報於萬物,萬物自感戴於天,天之大恩生也。然則天固不有其恩,時或變作,迅雷烈風,震動萬物,天之妙用,莫不顯然。

陰符之教,以觀天之道為旨,此言天之無恩者,蓋欲王者觀之,愛養萬民而不以為仁,民自耕而食,織而衣,安其居,樂其俗;而天下治學者觀之,蒭狗形骸,枇糠利祿,外身以養生,忘知而守德,形全精復,與天為一,不亦大恩生乎?至如日用常行,視聽喜怒,性之妙用,發見無隱,又何以異乎迅雷烈風之變歟?

嘗試言之,雷風,天地之神氣,陰陽之妙用,其未發,鬼神莫知所藏;其發之,迅疾猛烈,萬物無不震動,喻人之神氣於晦藏蒙養,一念不動,雖離朱師曠莫測其音容於視聽;喜怒之作,昭然而不可掩,人能於一念未動,具正信心,開智慧眼,照了無疑,即許爾知得雷風所藏,更能於視聽喜怒之作肯自領解爾之迅雷烈風,大機大用,莫不蠢然到,此誠陰符學中真丈夫也。

〈黃帝陰符經心法卷下終〉

《黃帝陰符經心法卷中》收錄於《道藏‧洞真部‧玉訣類‧餘三字號》蜀潼川六虛散人胥元一註


《黃帝陰符經心法卷中》收錄於《道藏‧洞真部‧玉訣類‧餘三字號》
蜀潼川六虛散人胥元一註

〈開示養生章〉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天者,自然無為也,豈有意於生殺,蓋物之生,物之死,時至自然也,然則一生一殺,春秋代謝,古往今來,天道之常理,人之生亦一物矣,生死之理與物奚殊,知此於生何忻,於死何惡,委之自爾,浩然大寧,公於養生也,若然者,可與樂天道之常,遊死生之外矣。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

天地,萬物之父母也,子生由父母之氣而有之,故曰:天地,萬物之盜。

夫物盜天地而生,人盜萬物而養,萬物盜人力而成,此三才相生、相養、相成之正理;且物盜天地之氣而生,竊雨露之潤而長,隨其大小,各盡性分,至乎成之熟之,無不充足,其萬物盜天地也如此。

人之有生,先需以養,養之之要,貴賤貧富各安命分,盜物取精以養其生,若彼萬物之於雨露,適足而已,無使容心於分外之欲,則內無所喪,外無所擾,身心安靜,氣血沖和,得永天年,無中道夭,可以階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妙,豈特養形而已哉?若違命越分,縱欲食饕,勞擾精神,日夜不休者,是愛一黃雀,以精侯之珠彈之,不亦迷乎?

通玄經曰:古之樂道者,食足以充虛接氣,衣足以蓋形禦寒,不貪得,不多積,清目而不視,靜耳而不聽,閉口而不言,委心而不慮,無所樂,無所苦,無所喜,無所怒,萬物玄同,無是無非。

【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宜者,天地以生養萬物為宜,萬物以成遂蕃息為宜,人以安分適足為宜,三者不失其宜,則三才皆得其安矣。

若天不時雨,地不生物,天地之不宜也,禾麥不實胎卵不育,萬物之不宜也,違命越分,縱欲貪婪,內擾神氣,外傷人和,人情之不宜也。學者當取其所宜,去所不宜,內則得心神安靜,外則得人事和悅,萬物蕃息,灾凶不作,樂太平之治乎。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

夫食,乃人之養形者,貴在當時,則五臟充和,百骸康健,樂其性命之情,過不及病矣,此結前三盜之宜以申動機之義,若是而已矣。

夫人心寂然未動,湛若太虛,何所謂之機乎,一念纔萌,未形乎外,此人所不知,己獨知之者,而謂之機也。

人之生,處世立身,養生應事,有所不免者,惡得不動其機,然體前三盜之宜,使養生無過分之欲臨事無私己之利,事物之來,雖千萬即因而應之,毫分無所留,若然者,寂然不動之本,曷嘗有擾哉,故曰:動其機,萬化安。

儻有毫分之欲滑其機,則萬緒擾擾,撥置無暇,彼焉得須臾之空而反顧寂然不動之本乎,求其須臾寂然猶不可得,況及萬化之安歟,此與夫失饑傷飽,奚以異也。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而所以神也。】

人者,世俗人也,神即鬼之見靈,響者世俗之人不知性命之正,安分適足,動輒妄生其心,貪慕分外,憂懼禍患,致禱鬼神,諂求餘福,乃知其神而神者,夫豈知有吾之不神而所以神者乎?

且吾之神,雖視之無色,聽之無聲,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亘古今而不二,歷生死而常存,日濟動用,千變萬化,用之不勤,是謂微妙,是謂至神,死生大矣,而不得與之變,而況禍福之所介乎?

孔子有疾,子路請禱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矣,此之謂也。

關尹子曰:惟聖人能神神而不神于神,通玄經曰:心者,身之主也;神者,心之寶也,易曰: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學者精思之,必自得之矣。

【日月有度,大小有數,聖功生焉,神明出焉。】

此正精思探妙工夫之證驗,學者當加意焉。

夫日,太陽也,一歲一周天;月,太陰也,一月一周天,此日月有度也。三十日大盡,二十九日小盡,此大小有數也。自冬至一陽生,積四十五日立春,三陽交泰,草木萌動,故曰:聖功生焉。逮至驚蟄,乾陽浸長,坤陰退消,卦入大壯,雷乃發聲,故曰:神明出焉。

其在冬之先,萬物歸根,神明隱伏,幽幽冥冥,莫見其狀,喻夫至神未明,滯於昏暗,如處極陰,無所睹見,觸塗皆礙,俾觀聖功生物之理,盜為進修之方,致虛守靜,以探吾不神而所以神者。日往月來,孳孳於是,如雞抱子,暖氣相續,積功不間,一旦忽有省覺,即一陽來復也。

易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心既覺悟,退藏於密,夙夜精持,神明日盛,知用光亨,乃君子道長之時,非聖功生焉乎?精持既久,工夫純熟,神知圓明,豁然無滯,縱橫自得,左右逢原,逍遙變化之場,獨立萬物之上,非神明出焉乎?

學至乎此,其功極矣,可以友天地,參造化,蹈水火,御飛龍,遊乎四海之外,入乎至神矣。夫盜物養生,盜之小者;盜歲時之光,成吾修學之功,盜之大者也,故次之曰:其盜機也。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窮,小人得之輕命。】

其盜機也者,舉夫盜物之機也。機之為言微小而為至要者,人之動止施為皆由是發,此豈難知難見?

而曰天下莫能見莫能知,何也?蓋天下人貪生,生之厚切於物,欲蔽其所發之機,是以莫能見莫能知。人能移物欲之心,以求其機,孰云不見是機也?

君子得之固窮,小人得之輕命,得則一也。而有君子小人者,自其所禀有清濁之殊,所習有善否之異,是故君子小人名矣。

其所習善者,安處素分,養生適足,固守天和,不易以俟盡,如顏子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顏子不改其樂,此君子得之固窮也。

習之不善者,肆情縱欲,違仁背義,苟貪無恥,不顧危亡,如盜跖橫行天下,強暴侵凌,不顧父母兄弟,取死東陵,此小人得之輕命也。

噫!人之性均受之天,本無間於君子小人,由其盜機之動,善與不善,以致君子小人相去若是之遠,可不擇焉。

〈黃帝陰符經心法卷中終〉

《黃帝陰符經心法卷上》收錄於《道藏‧洞真部‧玉訣類‧餘三字號》蜀潼川六虛散人胥元一註


《黃帝陰符經心法卷上》收錄於《道藏‧洞真部‧玉訣類‧餘三字號》
蜀潼川六虛散人胥元一註


發明天理章


【經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欲造陰符之道,便向觀字上下工夫,更莫別生解會,猛著精釆,默默自觀,忽然觀見,吾之自觀者,即使前聖後聖,鉗口結舌,無言可道陰符之學畢矣。其或未然,請向下文究取。

何以故?觀、視也,察也。天者、自然也。道、理也。執、持也。行、踐履也。謂學道者,觀視天道自然之理,以參吾自然之性,得之者持之於日用常行,踐履純熟,須臾無離,陰符之旨至矣、盡矣,無復加矣。此一經之總標,其如天道之理,備載下文。
 
【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天之道,一氣而已,其變則為五行。不曰五行而曰五賊者,以之形容天道,視之不見,聽之不聞,運行於兩儀之間,推移寒暑,遷變古今,造化品物,趨新失故,疇覺之哉。故曰:天有五賊,見則明也,昌則盛也。

謂觀天道於一氣,有五行之變;推吾道於一性,有五常之用。所謂五常之用者,亦無形無聲,非陰非陽,能仁能義,善圓善方,出入無時,莫知其鄉明之者,其五常之德光輝日盛也。故曰:見之者昌。
 
【五賊在心,施行于天。】

五賊者,天之道也。在心者,謂天道在人心也。天道在心,即心是道耳,至哉言乎。

五賊在心,蓋聖人恐後世之學觀天有五賊,必求之於天之天,而莫知求於心之天。言至如此,其著力為人發明天性之意可謂切矣。

人能畢力於五賊在心,直下承當,如曾子聞吾道一以貫之,而曰:唯一唯之外,更無他疑。領解孔子之意,豈不快哉?

如或未然,恰須於五賊在心,專精研味,至有所得,始知日用云。為皆吾心天發見,別無他雜,不亦施行于天乎?

內觀經曰:聖人教人修道即修心也,教人修心即修道也,只多箇修字。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

聖人之言,如此之易簡,如此之真截,如此之明白,學者何疑焉?
 
【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通玄經曰:四方上下之謂宇,往古來今之謂宙。萬化乃萬物變化也。手身指自己也。

人能於五賊在心,信得及明得徹,雖四方上下之廣闊,往古來今之迢遠,萬物變化之無窮,一一皆從自己心地流出,更不由他也。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此之謂也。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

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故曰:天性人也。性離乎靜,動而曰心。心者一身之君,萬化之機要也。故曰:人心、機也。

大通經曰:靜謂之性,心在其中矣;動謂之心,性在其中矣。性之一字,學者莫只作紙上語會,須是反己而參,使真有得處,始不負此生之學。若然者,反本還元,超凡入聖,豈虛言哉?否則機械智巧日載于心,與物相刃相靡,滑夫天性,流為世俗之妄,政使日用不知,懸若天地,誰之過歟?

〈黃帝陰符經心法卷上終〉

2013年2月4日 星期一

【煩請代發公告】歡迎各界報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辦、台灣民間宗教學術中心及內經學社承辦的【第二屆中華傳統數術文化學術研討會】,報名限250人額滿即止,2013/3/16(六)輔大濟時樓九樓國際會議

【煩請代發公告】歡迎各界報名2013/3/16(六)第二屆中華傳統數術文化學術研討會
輔大濟時樓九樓國際會議廳,報名限250人額滿即止


中華傳統數術文化學術研討會輔大濟時樓九樓國際會議廳

第二屆中華傳統數術文化學術研討會議程
會議日期:2013年03月16日(星期六)08:50~17:00
會議地點:輔仁大學濟時樓樓九樓國際會議廳(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承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台灣民間宗教學術中心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內經學社

協辦單位:香港弘道堂
103316日(星期六)
場次與時間
主持人
發表主題
發表人
820~850
   
850~900
開幕致詞: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陳德光院長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蔡怡佳主任
900~1020
論文發表
第一場
鄭志明
輔仁大學宗教系教授
 占筮之命論
  潘柏年(亞東技術學院助理教授)林曉筠(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生) 
 論子時之歸屬對命理的影響
  盧國陽(中華華揚易經協會理事長)
1020~1030
交 流 時 間
1030~1150
論文發表
第二場
李霖生
玄奘大學中文系教授
乾卦的文化意涵與生命關懷
 鄭志明(輔仁大學宗教系教授)
易理易象易數與丹道
 賴賢宗(國立台北大學中文系教授)
1150~1200
頒發 協辦單位 及 贊助單位 感謝狀
1200~1300
午餐聯誼12001300
1300~1420
第三場
賴賢宗
國立台北大學中文系教授
 「財星」在數術的推論-以子平八字為探討
柯建宏(玄奘大學生命禮儀學位學程講師)
  清代皇家對易經與術數的應用-以康熙皇帝為討論中心
張仙武(國立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
1420~1440
交 流 時 間
1440~1600
第四場
劉易齋教授
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學務長、中華生死學會理事長
  周易與脈學:中國古典臨床醫學的誕生
李霖生(玄奘大學中文系教授)
  中國氣鬱思想與醫療革新
黃崇修(東吳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1600~1700
綜合座談會
鄭志明
輔仁大學宗教系教授
主題:傳統數術文化在養生與醫療上的運用
敬邀:劉易齋教授、賴賢宗教授、李霖生教授、黃崇修助理教授等
1710~1720
閉幕式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辦中華傳統數術文化學術研討會第一屆實景照片1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辦中華傳統數術文化學術研討會第一屆實景照片2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辦中華傳統數術文化學術研討會第一屆實景照片3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辦中華傳統數術文化學術研討會第一屆實景照片4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辦中華傳統數術文化學術研討會第一屆實景照片5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辦中華傳統數術文化學術研討會第一屆實景照片6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辦中華傳統數術文化學術研討會第一屆實景照片7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辦中華傳統數術文化學術研討會第一屆實景照片8